紫锂辉石是锂辉石最著名的品种之一,以浅粉色到紫色而闻名。1902年,宝石学家George Frederick Kunz首次将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一颗粉色石头确定为锂辉石的一个品种,并且以他的姓命名为Kunzite。除此之外,在巴西、阿富汗、马达加斯加和尼日利亚也发现了紫锂辉石矿(Mauthner, 2011)。
最近,Guild宝石实验室收到一批紫锂辉石。这些样品呈现明亮的粉色、紫色和紫红色(图1),具有明显的紫色/浅粉色的多色性(图2),折射率为1.660−1.676,且具有较高的双折射率,因此镜下可以看到刻面棱重影(图3A)。这批样品的基本宝石学性质和红外光谱(图4)均指示为紫锂辉石。
图1 呈浅粉色和紫色的紫锂辉石。拍摄:赵慧欣。
图2 紫粉色的紫锂辉石(上)在二色镜下显示明显的紫色/浅粉色的二色性(下)。拍摄:赵慧欣。
紫锂辉石产于伟晶岩中,晶体较大且内部通常干净。完美的切工和比例使这些宝石的外观更加明亮耀眼。通过镜下观察,这些样品中含有针状包裹体(图3B)和透明固体包裹体(图3C-D),固体包裹体通过拉曼测试鉴定为白云母和石英(图5-6)。碧玺、白云母,绿柱石,锂云母和石英等都是伟晶岩矿脉中较为常见的矿物(Mauthner,2011)。因此在紫锂辉石中见到这些矿物也就不足为奇。
图3 紫锂辉石的内部特征。A:刻面棱重影;视域:12.30mm。B:长针状包裹体;视域:5.83mm。C:不规则透明的白云母包裹体及其投影;视域:2.06mm。D:不规则透明的板状石英包裹体;视域:2.28mm。拍摄:赵慧欣。暗域照明。
图4 紫锂辉石的红外光谱。
图5 紫锂辉石中白云母包裹体(黑色谱线)的拉曼光谱。粉色*标注为紫锂辉石主晶的拉曼位移。
图6 紫锂辉石中石英包裹体(黑色谱线)的拉曼光谱。粉色*标注为紫锂辉石主晶的拉曼位移。
该批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图7)均出现与Mn3+相关的535 nm强吸收带(Laurs et al., 2008)。此峰的强度和宝石的颜色深浅相关,颜色越深,峰越强,颜色越浅,峰越弱。
图7 紫锂辉石的紫外-可见光谱。
通过辐照和热处理可以改善紫锂辉石的颜色,但是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处理的紫锂辉石暴露在热和强光下都会褪色。 紫锂辉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和两组完全解理,对有经验的切割者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Tuzlukov, 2020)。 因此,买家在收藏和佩戴这种珠宝时需要注意。
参考文献
Mauthner M. (2011) The History of Kunzite and the California Connection. Rocks & Minerals, pp. 112-131.
Laurs B.M., Zwaan J.C., Breeding C.M., Simmons W.B., Beaton D., Rijsdijk K.F., Befi R., Falster A.U. (2008) Copper-bearing (paraÍba-type) Tourmaline from Mozambique. Gems & Gemology, Vol. 44, No. 1, pp. 4-30.
Tuzlukov V. (2020) The “Fragility of the Eternal” Kunzite: Origin, Cutting, and Identification, Gems & Gemology, Vol. 56, No. 2, pp. 303-306.
Cpyright © 2023 GUILD宝石实验室 粤ICP备粤ICP备16082724号-1号